恒逸集團首次上榜世界500強
8月2日,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正式發布,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首次榮耀上榜,以2020年度385.6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309名。
作為蕭山區首家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前100名的企業,恒逸集團早在2020年就已經是一家體量達到世界500強而暫未上榜的“隱形”世界500強企業。數據顯示,恒逸集團2019年度營業收入數據折合311.450億美元,超過名列2020年世界500強的入榜門檻253.856億美元,而當年的中國企業500強第100名位列世界500強第406名。
《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極具含金量,被譽為“終極榜單”。該榜單以企業上年度的營業收入為主要評定依據,每年發布一次,自1955年開始發布以來,一直備受世界關注。
從1974年企業創辦到1994年集團組建,2004年首次上榜中國企業500強到如今躋身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一路走來,恒逸集團以“建百年長青基業,立世界名企之林”為己任,飽經風雨而不惑,堅守實業而不悔,發展成為一家專業從事石油化工與化纖原料生產的現代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為改變世界聚酯、PTA和石化產業格局作出了積極貢獻。此次入圍世界500強,對于長期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干實業的恒逸集團來說,無異于領到了一個莫大的“安慰獎”。
驚天動地 力爭上游勇“破冰”
恒逸集團發祥于錢塘江南岸的杭州蕭山,在舉世聞名的錢塘江大潮孕育下,傳承“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形成“永不止步,締造輝煌”的企業精神?;仨^往,尤其是1996年開啟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以來,恒逸集團確立后向一體化戰略,高舉合作大旗。敢于第一個“吃螃蟹”,以開路先鋒的氣勢力爭上游,“破冰”前行,做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壯舉。
1999年9月,恒逸集團與興惠化纖集團合作建設中國民營企業首條聚酯熔體直紡生產線,于2001年5月勝利投產,創造了中國同類工程建設速度最快的新紀錄。
2002年10月,恒逸集團與榮盛控股集團攜手建設中國首個民營PTA項目,于2005年3月成功投產,創造了世界PTA項目建設和開車史上工期最短的新紀錄。
2011年12月,恒逸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合資建設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CPL項目,于2012年8月實現全流程貫通。這是中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首次在CPL領域的合作,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成功合作的典范。
由此,恒逸集團在中國同行企業中率先形成“滌綸+錦綸”雙產業模式,成為中國首家掌握大容量聚酯熔體直紡技術和擁有自主研發應用單套200萬噸級PTA工藝、工程技術企業,于2001年、2005年、2017年營業收入相繼突破10億元、100億元、1000億元人民幣。目前,恒逸集團聚酯年產能逾1000萬噸,系全球首家;旗下參控股企業PTA年產能(含在建項目)達2200萬噸,居全球第一。
改天換地 孤島筑夢辟“綠洲”
向上游煉化產業拓展,是恒逸集團的既定戰略。在2014年中國政府向民營企業放開煉化項目之前,為打通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最后一公里”,恒逸集團于2004年就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綠洲”。通過對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考察調研,恒逸集團經過反復的科學論證,最終選址文萊。
文萊位于亞洲東南部,北瀕中國南海,地理位置優勢獨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和平之邦”和“石油王國”。恒逸文萊煉化項目是迄今為止文萊最大的實業投資和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最大的投資建設項目,于2011年7月獲文萊蘇丹批準立項,由恒逸集團和文萊政府分別持股70%、30%。該項目位于大摩拉島,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總投資34.5億美元,年加工原油800萬噸;二期項目計劃總投資136.54億美元,年加工原油1400萬噸。
大摩拉島原是一座沼澤遍地的荒島,孤懸于陸地5公里之外的海面上。將這座孤島改天換地,變成現代化石油化工島,如同上演一部“魯濱孫漂流記”,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項目建設者自2012年上島筑夢以來,經過長達5年的清表、吹填和強夯等一系列艱辛的前期準備工作,于2017年3月打下主裝置區第一根樁,正式拉開項目工程建設帷幕。2019年11月3日,一期項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在全球石化行業中創造了千萬噸級煉廠投料試車時間最短、過程最穩和安全環保業績最優的新紀錄。
恒逸文萊煉化項目是首個按照“中國標準”制造的海外煉化項目,被譽為中文兩國旗艦合作項目,成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主動對接文萊“2035宏愿”戰略的成功實踐。目前,二期項目建設規劃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建成后將進一步促進文萊就業,助力文萊產業升級,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
頂天立地 持續創新強“引擎”
恒逸集團自2002年成立研發中心以來,在科技創新上著眼于“頂天立地”,既推動關鍵環節的原始創新探索,又堅持需求導向的成果轉化應用。在企業從下(游)往上(游)、由輕(紡)到重(石化)的拓展歷程中,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與挑戰,恒逸集團大力倡導“容忍失敗”的良好氛圍,以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決心,每年對科技創新的經費預算都實行軟約束,先后組建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次。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恒逸集團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致力于綠色化學及差別化高分子先進材料的研發,努力成為全行業技術引領者,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通過全方位整合內外部資源,恒逸集團于2018年5月成立浙江恒瀾科技有限公司,確立“三所兩中心”(先進材料技術研究所、纖維材料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成果轉化中心)產業化運營模式,共建三大校企合作產學研平臺(浙江大學恒逸全球未來先進技術研究院、東華大學—恒逸石化聯合實驗室、南京工業大學—恒逸石化聯合實驗室),目前在研項目超過40個,并有多個重點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恒道酬勤,逸志高遠。2021年,恒逸集團開啟了第六個五年發展規劃,形成了以創建1個平臺、設立2個中心和打造6大基地為主要內容的“126”實施方案,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按照“總部+科研+基地”的三位一體模式,恒逸集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未來十年研發投入規模將達到百億級,研發團隊增至2000人,進一步發揮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優勢,引領產業生態構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堅定不移朝著到2024年恒逸建企50周年時進入世界500強前300名、到2044年恒逸組建集團50周年時成為國際一流的石化產業集團之一的“兩個五十年”奮斗目標砥礪前行。